杨靖宇后人现状:妻子被丢进粪坑淹死,儿子37岁殉职,留5个子女
新闻动态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5:18 点击次数:148
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文|避寒
编辑|避寒
杨靖宇牺牲时胃里只有草根树皮的故事人人都知道,可他的妻子被日军扔进粪坑致死,儿子37岁过劳殉职,五个孙辈低调做人的故事,却少有人提及。
这个家族三代人的命运轨迹,折射出一个朴素真理,真正的英雄精神,从来不是光环加身,而是默默承受。
展开剩余91%妻子郭莲的悲惨遭遇
1928年那个春夜,马尚德对妻子郭莲说了句"明天出趟远门",就再也没回来。
郭莲当时抱着刚出生5天的女儿,1岁的儿子在脚边转悠,她哪里知道,丈夫这一走,就是12年生离死别。更不知道,他已经改名"杨靖宇",去了东北打日本人。
国民党的人三天两头来抄家,郭莲带着婆婆张君和两个孩子到处躲藏,有时住山洞,有时睡破庙。
儿子马从云后来回忆,童年记忆里全是逃跑,天没亮就被母亲拽起来,背着破包袱往山里钻。
1930年代中期,婆婆张君熬不住了,病死在一间破草屋里,郭莲成了真正的孤儿寡母,靠讨饭拾荒过日子。
她手里唯一的念想,就是丈夫留下的那张照片,为了保护它,郭莲把照片缝在女儿马锦云的棉袄夹层里。每次搬家,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照片还在不在。
1944年,日本人和伪军又来了。
这次不是抄家,是专门来抓郭莲,几个伪军把她绑到村头,开始审问马尚德在哪?你们怎么联系?
郭莲什么都不知道,日本人不信,他们认为,一个共产党的老婆,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知道?
于是开始用刑。
棍子、皮鞭、烙铁,轮番上阵,郭莲被打得头破血流,几次昏死过去。最狠的一下,木棍直接砸在她头顶,当场砸出一个鸡蛋大的坑。
打完还不算完,几个伪军把昏迷的郭莲拖到村里的粪坑边,一脚踢了下去。
那是十月的河南,天气还很热,粪坑里蛆虫翻滚,恶臭熏天。郭莲就这样被泡在里面,头上的伤口开始化脓感染。
村里人偷偷把她捞上来,用破布包扎伤口,可是没有药,也没有钱看病。
农历九月十三日,郭莲咽了气,临死前,她把女儿叫到跟前,从棉袄夹层里摸出那张照片:"好好藏着你爹的照片,等红军打回来了,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去,记住,你爹叫马尚德。"
她到死都不知道,自己苦等16年的丈夫,就是那个让日本人闻风丧胆的杨靖宇。
儿子马从云的隐忍人生
母亲死后,17岁的马从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。
他长得很像父亲,高个子,浓眉大眼,说话有条理,村里人都说:"这孩子一看就是干大事的料,跟他爹一个样。"
可马从云不想干大事,他只想找到父亲。
1945年日本投降,马从云和妹妹马锦云拿着父亲的照片到处打听,问了好几年,没有结果。马从云有些绝望,开始怀疑父亲可能已经死了。
1951年夏天,转机来了。
那天中午,马从云正在家里吃饭,几个陌生人敲门进来。为首的是个中年干部,进门就盯着马从云看,看了半天说了句:"不会错,就是他。眼睛和杨司令一模一样。"
黑龙江省委的同志坐下来,开始讲一个故事。说有个叫马尚德的河南人,1929年去了东北,后来改名杨靖宇,领导抗日联军打日本人,1940年在长白山牺牲,胃里只有草根树皮。
马从云听着听着,眼泪就下来了,原来父亲没有抛弃他们,原来父亲一直在为国家战斗。
黑龙江的同志问愿不愿意去东北工作?马从云摇摇头:"我就在这里开火车,挺好的,不给政府添麻烦。"
从那以后,马从云工作更加卖力。有人说他是英雄后代,应该轻松一点。他摆摆手:"我是杨靖宇的儿子,要是偷懒,别人会说闲话,我爹在地下也不安心。"
1964年春天,郑州铁路局任务重,人手不够,马从云主动请缨,要跑长途。
妻子方绣云心疼他:"你都查出胃癌了,还跑什么长途?"
马从云摇头:"现在是春运,局里缺人手,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耽误工作。"
他把诊断书藏起来,继续开火车,胃疼得要命,就吃点止痛片撑着。
最后一趟车是从郑州到武汉,开到半路,马从云疼得直冒冷汗,但还是咬牙把火车开到了终点站。下车的时候,他再也撑不住了,倒在站台上。
几天后,37岁的马从云因抢救无效去世。
遗孀方绣云的坚韧守护
丈夫死后,方绣云成了真正的孤儿寡母。
五个孩子,最大的马继光14岁,最小的还在肚子里,一个女人,怎么养活六口人?
方绣云没有哭天抢地,也没有找政府要救济,她擦干眼泪,开始想办法赚钱。
白天在铁路局上班,晚上回家糊纸盒,别人糊一个挣两分钱,她一晚上能糊200个,挣4块钱。手指磨出血泡,就用破布包一包继续糊。
没活干的时候,就去捡破烂,铜丝、铁片、废纸,什么都捡。孩子们有时候觉得丢人,她就说:"丢人?你爷爷吃草根树皮都不觉得丢人,咱们捡破烂怎么就丢人了?"
36平方米的小平房,住六口人,孩子们睡大炕,她睡门板。冬天冷得要命,就多盖几层破被子,夏天热得喘不过气,也没钱买电扇。
最难的是教育孩子,方绣云文化不高,道理讲得透彻:
"你们记住,爷爷是爷爷,你们是你们,不能张扬,要低调做人。"
"咱家再困难,也不能给政府添麻烦,比起你爷爷奶奶当年的困难,咱们这点困难算什么?"
邻居们劝她找政府解决困难,方绣云摆摆手:"就因为我这个身份,更不能给国家添麻烦,自己的孩子自己养。"
五个孩子在这种教育下长大,个个都很争气。
2006年,方绣云去世,享年81岁。临终前,她把从杨靖宇牺牲地带回的一块桦树皮交给儿子们:"这是传家宝,要一代一代传下去。"
第三代的传承选择
方绣云的五个儿子,都继承了她的低调品格。
老五马继民当过兵,在南海舰队服役。复员后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工作。2005年,他接到吉林靖宇县的电话,邀请他去当县长助理,负责红色旅游工作。
马继民有些犹豫,去吧,怕别人说他靠爷爷的光环吃饭。不去吧,又觉得应该为爷爷的精神传承做点什么。
他召开了家庭会议,几个兄弟姐妹坐在一起商量,最后大家统一意见,可以去,但必须是正常程序任命,不能搞特殊化。
马继民去了靖宇县,但坚持不拿工资,也不负责招商引资等商业事务,他对记者说:"我可以没有大出息,但不能给爷爷抹黑。"
老四马继志的儿子马铖明更让人意外。这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后,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,主动申请到白山市靖宇县保安村当村书记助理。
保安村是个贫困村,马铖明住在村里的土房子里,和村民一起吃住。他挨家挨户走访,了解每家每户的困难,帮助他们找销路、发展合作社。
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来这个穷地方吃苦,马铖明笑着说:"这是曾祖父战斗过的地方,我想用实际行动来延续他的精神。"
马继民的儿子马琪瑞选择了军旅生涯,在解放军驻洛阳某部服役。接受采访时,他说:"作为先烈后代,我们只能争光,不能抹黑。"
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,马铖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话:"我们马家会把桦树皮当传家宝传下去,永不忘本。"
真正的英雄精神,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光环,而是一代一代人默默承受苦难、坚守信念、服务人民的品格传承。
杨靖宇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民族脊梁,他的后人用平凡的坚持诠释了什么叫家风传承。这或许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真正密码。
参考资料:
《85年前的今天杨靖宇牺牲!杀害他的人,以前竟是个抗联战士》—— 北京日报,2025年2月23日
《百年瞬间丨杨靖宇》—— 共产党员网,2021年5月7日
《杨靖宇后人荣膺全国"最美家庭"》—— 人民网党史频道,2015年6月4日
参考资料:
《85年前的今天杨靖宇牺牲!杀害他的人,以前竟是个抗联战士》—— 北京日报,2025年2月23日
《百年瞬间丨杨靖宇》—— 共产党员网,2021年5月7日
《杨靖宇后人荣膺全国"最美家庭"》—— 人民网党史频道,2015年6月4日
发布于:福建省Powered by 米6下载app最新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